肉眼不易看出含大量「隱藏版油脂」的食物

大部分的食物我們可以透過食材、烹調方式來初步的分辨是否含有大量油脂,例如:中式自助餐常見的炸雞腿或是韓式料理中的烤五花肉等。但是有些食物表面上看起來清爽不油,事實上卻內含大量隱藏版油脂,對於不清楚其製作方式的消費者,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食入過多的熱量。舉例說明如下:。

Edit Content

餡料製品 水餃、包子、餛飩、湯包…

水餃、餛飩的烹調方式為水煮,包子、湯包則用蒸的,這些烹調方法都很健康,但為何含有大量隱藏版油脂?關鍵在於這類食物為了呈現軟嫩多汁的口感,大多使用油花較多的肉品或額外添加油脂製成,因此小小一個就含有很高的熱量,不可不注意。 一般常見的紅豆餡或棗泥餡,在製作過程中也經常會拌入大量的糖和油脂,亦成為隱藏版油脂及高熱量食物的來源,常見的餡料製品之熱量與脂肪含量舉例如左表。
Edit Content

例如:沙茶醬、油醋醬、沙拉醬、千島醬、凱撒醬、青醬…

      我們常在食用淋醬菜色、沾醬菜色、涼拌菜或是生菜沙拉時,為了提升口感及味覺而添加醬料,儘管這些菜色的烹調方式健康清爽,但是拌入的醬料卻含有很高的油脂與熱量。若使用量多,無形中就增加了很多的熱量,這些都是我們要注意的隱藏版油脂來源。


      製作白醬與青醬的材料方法會影響成品熱量和脂肪的含量,表中所列熱量僅供參考。白醬與青醬看似熱量比其他醬料低,但食用方式並非沾食而是與義大利麵拌炒,例如: 一人份的青醬義大利麵大約會用到80~100 克的青醬醬料,甚至可能更多,用量多就會提高熱量的攝取,食用時需留意。常見的醬料類製品之熱量與脂肪含量舉例如左表。

Edit Content

例如:馬芬蛋糕、蛋塔、奶酥麵包、酥餅、蔥油餅…

在製作糕點和酥皮點心與油餅類的麵糰時,經常會拌入大量油脂,其中飽和脂肪含量高的豬油、奶油及棕櫚油更是製作塔皮或酥皮點心常用的材料,所以這些糕點和餅皮也成了隱藏版油脂之食物來源。


常見的中西式糕點熱量與脂肪含量舉例如左表。


Edit Content

例如:百頁豆腐、豆皮、日式炸豆皮…

百頁豆腐經常出現在滷味或火鍋中,雖然選擇了健康的烹調方法,卻因為百頁豆腐在製造的過程中添加大量的油脂,與傳統豆腐相比,熱量高出許多。

 

日式料理中的豆皮壽司,所使用的豆皮則是經過油炸、醬滷,包裹醋飯,看似清爽的外表下,其實也含了很高的熱量,這些高熱量的加工豆製品在選食上也需要注意。

Edit Content

羹與勾芡類料理及丸類

勾芡料理如:羹麵、羹湯、燴飯等,芡粉會使湯汁濃稠,除了會增加澱粉的攝取外,也使菜品中的油脂容易隨著湯汁一同食入。加工製作的丸類,例如: 貢丸、魚丸… 等,在製作時為了呈現多汁的口感,也會加入相當比例的油脂。這些都是在成品上看不見的隱藏版油脂,選食上應多加留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