肉眼不易看出含大量「隱藏版油脂」的食物
大部分的食物我們可以透過食材、烹調方式來初步的分辨是否含有大量油脂,例如:中式自助餐常見的炸雞腿或是韓式料理中的烤五花肉等。但是有些食物表面上看起來清爽不油,事實上卻內含大量隱藏版油脂,對於不清楚其製作方式的消費者,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食入過多的熱量。舉例說明如下:。
我們常在食用淋醬菜色、沾醬菜色、涼拌菜或是生菜沙拉時,為了提升口感及味覺而添加醬料,儘管這些菜色的烹調方式健康清爽,但是拌入的醬料卻含有很高的油脂與熱量。若使用量多,無形中就增加了很多的熱量,這些都是我們要注意的隱藏版油脂來源。
製作白醬與青醬的材料方法會影響成品熱量和脂肪的含量,表中所列熱量僅供參考。白醬與青醬看似熱量比其他醬料低,但食用方式並非沾食而是與義大利麵拌炒,例如: 一人份的青醬義大利麵大約會用到80~100 克的青醬醬料,甚至可能更多,用量多就會提高熱量的攝取,食用時需留意。常見的醬料類製品之熱量與脂肪含量舉例如左表。
在製作糕點和酥皮點心與油餅類的麵糰時,經常會拌入大量油脂,其中飽和脂肪含量高的豬油、奶油及棕櫚油更是製作塔皮或酥皮點心常用的材料,所以這些糕點和餅皮也成了隱藏版油脂之食物來源。
常見的中西式糕點熱量與脂肪含量舉例如左表。
百頁豆腐經常出現在滷味或火鍋中,雖然選擇了健康的烹調方法,卻因為百頁豆腐在製造的過程中添加大量的油脂,與傳統豆腐相比,熱量高出許多。
日式料理中的豆皮壽司,所使用的豆皮則是經過油炸、醬滷,包裹醋飯,看似清爽的外表下,其實也含了很高的熱量,這些高熱量的加工豆製品在選食上也需要注意。